close

 

  台灣媒體爭相轉發這樣一條新聞高雄葬儀:BBC針對“孝女 白琴”做了一篇深度報道,詳細介紹台灣特別的葬儀文化。對大陸讀者來說,“孝女白琴”恐怕也是個從未聽過的名詞。其實,這在台灣是職業哭喪者的代稱,類似 的還有“五子哭墓”。雖然有人認爲這些喪葬習俗是迷信糟粕,但殡葬業者卻強調這些更像是針對亡者家屬的“悲傷輔導”。甚至殡葬師也是個需要經過考試才能取 得資格的職業。

 

從“孝女白琴”到“電子花車”

 

  台灣葬儀文化源自閩南地區, 但長期以來形成了獨特的葬儀元素,讓BBC都好奇到專門做深度報道的“孝女白琴”可謂其中的代表性符號。所謂“孝女白琴”,其實就是職業孝女的代稱。按照 中國的傳統葬儀,雙親亡故後,子女于靈前哭喪以盡孝道,是謂孝子孝女。而“孝女白琴”原本是台灣布袋戲中的一個角色,這個角色在戲中披麻戴孝四處奔走完成 亡母心願,廣爲人知。後來,替家屬哭喪的行當誕生,就被冠以“孝女白琴”的稱呼。出現在喪事中的“孝女白琴”往往要替亡者“哭路頭”,從外面一路嚎哭跪行 至靈前,帶動家屬釋放悲恸心情,相當敬業。

 

  除了源自布袋戲的“孝女白琴”,台灣民間的葬禮上還會出現源于歌仔戲 的“五子哭墓”喪葬陣頭。除了類似“孝女白琴”的哭喪作用外,這種走在出殡隊伍中的陣頭表演更有爲葬禮撐場面、替家屬掙面子的意思。這也就是台灣中南部鄉 間辦喪事還會出現熱鬧花哨的“電子花車”的原因。媒體曾經報道,台灣民間辦喪事請來的電子花車,經常會看到女藝人的火辣表演,其中不乏脫衣舞、鋼管舞等與 喪禮氣氛全然不搭的節目出現。據台灣朋友介紹,雖然葬禮本身是令人悲傷的事,但現在已經演變爲一種商業氣氛濃厚的“殡葬綜藝事業”,似乎越熱鬧、陣仗越 大,才越對得起亡者。

 

  複雜葬儀催生千億年産值“今嘛你的身軀攏總好了,無傷無痕,無病無煞,親像少年時欲去打 拼。”這是台灣電影《父後七日》中“師公”爲女主角亡父招魂時說的台詞。事實上,據導報了解,台灣民間的喪事流程比大陸很多地方都要複雜,基本是一套佛道 合一的儀式。簡單說,病人臨終前要從回到家中,稱爲“徙鋪”;亡者過世後至出殡前,還有遮神、安靈、哭路頭、入殓、守靈、作七、大殓、封釘等十多項儀式。

 

  如此繁瑣複高雄骨灰罐雜 的喪儀,對亡者家屬而言顯然是件身心俱疲的事情,提供各種殡葬服務的行業應運而生。特別是台灣正邁向高齡化社會,殡葬業産值更是逐年增長。根據台“內政 部”的數據,台灣每年的殡葬業産值高達1330億元(新台幣,下同)。相關業者提供的服務相當細致多元,從淨身崇禮、會場布置到葬禮司儀、遺體美容修複, 都有專人提供專業服務。爲了讓親人風光大葬,親屬花在喪事上的錢一般也毫不手軟。普通土葬費用接近50萬元,火葬也要二三十萬元。甚至有的殡葬業者主打 “高檔服務”,推出諸如“大體SPA”等項目,費用更以數萬元計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xiannvxiafan1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